专家/团队介绍:

江连洲,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,40多年来专注于大豆加工理论研究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,在创新大豆蛋白质柔性化加工和油脂生物解离机制理论体系、突破大豆高值化加工技术瓶颈、实现工程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。始终坚持以“四个面向”为导向,主导创建了以产品高端化、生产高效化、资源高值化为特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大豆工程化技术体系,为推动我国大豆产业振兴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。主持完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、国家“863”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0余项重大科技项目。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,其中SCI/EI论文200余篇,被引9247次,H指数51,出版著作11部;授权发明专利105项,转化成果40余项。获科技奖励30项,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、省长特别奖2项、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技术发明奖1项、突出贡献奖1项等;获得相关授权发明专利74项;主持完成教改项目10余项,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。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30余次,包括: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国务院特贴、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卓越成就奖(首位获此荣誉的大陆学者)、中国发明协会会士、“头雁计划”领头人、入选全球前2%高被引学者等。

隋晓楠,二级教授,博士生导师,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获博士学位,任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副院长(正处级)、第十三届黑龙江省政协委员、第六届全国青科协委员、第四届黑龙江省青科协副会长等职务。主要从事大豆蛋白质研究,围绕大豆球蛋白分子结构解析、构效关系表征、调控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,揭示食品加工中蛋白质分子变构、组装、重排基本科学规律,实现大豆蛋白质绿色加工和高值化利用。先后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项目/课题20余项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,人社部“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”、中国科协“青年人才托举工程”、黑龙江省青年“龙江学者”、黑龙江省“头雁”团队骨干成员等。担任Sustainable Food Proteins副主编、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学术编委、《食品科学》青年编委、《未来食品科学》编委等。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ggregate、Biomaterials、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、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& Engineering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,其中IF>15论文3篇,IF>10论文36篇,封面论文3篇,全球前0.1% ESI热点论文2篇、1% ESI高被引7篇,他引6000余次。入选2022年和2023年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,出版英文独著1部,英文专著3部。研究成果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-杰出青年奖、美国化学学会(ACS)农业与食品化学部青年科学家奖、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(AOCS)青年科学家奖、国际食品科学技术联盟(IUFoST)青年科学家奖、德国施普林格(Springer)全球优秀博士论文奖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荣誉。

兰天,华体汇官网入口app食品学院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2024年6月毕业于华体汇官网入口app粮食、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,获工学博士学位,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(NUS)食品科学与技术系进行联合培养。主要从事大豆蛋白质结构解析与高值化应用开发等研究,在Aggregate、Biomaterials、Food Hydrocolloids、Food Chemistry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。
(供稿/食品学院)


